
這是中國園藝學會小漿果分會理事長、吉林農業大學李亞東教授于2015年元月寫的一篇行業隨記。與專家常見的科研論文相比,這篇文章更貼近產業,從產業和種植端的角度去審視整個行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令人耳目一新。這種決策思路和解決方案也不僅僅局限于藍莓產業,對整個果業都有借鑒作用,所以,我把這篇文章進行了適當的刪改,希望能給大家在新的發展過程中提供參考。
在決策之前一定要把以下問題想清楚,你為什么要種植藍莓?(賺錢、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爭取財政資金、實現田園夢、進軍現代農業領域等)你計劃如何做?(自己做、合伙做、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的合作種植)你的優勢在哪里?(資金、技術、人力、管理、精神等)你的劣勢在哪里?(資金、技術、管理、市場等)。
包括世界和中國藍莓產業狀況、種植面積與產量、產業發展區域、品種區域化布局、果實利用、市場現狀與發展潛力、技術支撐與技術來源。尤其是注意調研已經種植企業的規模、產品、經營、市場運作等狀況。
你所要發展地區的經濟水平、消費水平、本地市場、勞動力資源和勞動者素質、當地果樹生產的情況和技術水平和土地資源等。通過網絡、圖書、學術資料數據庫查詢等手段收集你所需要的技術資料。要注意資料來源的權威性和系統性,整理出你所需要的重要資料。
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藍莓種植基地前去考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不僅是考察和技術交流,親身的感受與體會更重要。向業內的資深專家請教咨詢,根據專家的建議來修訂你的種植方案和決策。
資金安排、調研結果、管理人員到位和儲備。有了資金,沒有項目不能干; 有了項目,沒有資金也難干;有了項目和資金,沒有人還是不能干。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之關鍵是“人”。無論你資金多么雄厚,技術多么先進,社會可利用的資源多么廣泛,歸根結底還是靠人來執行的,所以“人”是第一要素。1)戰略定位:十年以后的目標和你未來在產業中的位置。2)產品定位:鮮果還是加工?如果是加工,果實賣給誰?買家在哪里?如果是鮮果,是走全國大市場還是供應本地市場?如果是觀光采摘,你的區域優勢在哪里?采摘的人群從何而來?
掌握幾個要點,即選擇適宜當地發展的3~5個主導品種和優勢品種,早中晚熟品種配套。切忌栽培過多的品種。另外,優良的品種一定是經過實戰優化出來的適宜當地條件的品種。
需要牢記的是:新品種不見得就是優良品種;專利品種也不見得就比非專利品種優秀。在美國,由私人投資研發的品種可以申報專利,而由國家投資(比如美國農業部財政撥快研發的藍莓品種)是不申請專利的。4)規模定位:根據你的資金、人力和管理能力確定適度的種植規模。即便是你有充足的資金、人力和技術,我也是建議開始的種植規模不宜過大,畢竟種植各個環節之間、種植者與當地政府和農民之間、管理團隊各個部門之間、技術人員的實踐培訓、技術和管理的高效實施之間都需要一個磨合和摸索的過程。5)市場定位:主要考慮是供應全國大市場還是本地市場的問題,是以鮮果地頭批發銷售還是組建銷售團隊銷售?
6)品牌定位:要解決是否一定要創建自己的品牌還是利用已有他人品牌的問題,要解決是區域品牌還是企業品牌的問題。無論哪種,我認為知名的品牌一定是以優良的產品為支撐的,知名的品牌是腳踏實地作出來了的。
根據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以及考察決策的所有結果制定出最佳的種植方案。種植方案主要包括,園區的道路、水電、冷庫即附屬配套設施的規劃設計、品種的配置、土壤改良、定植后的管理方案和種植效益分析。1)如果你的準備工作完全到位,可以在秋天或春天選擇符合標準的根系發達完整的三年生苗木或二年生苗木及時種植。2)但是生產中無論你如何規劃,實施的進度很多時候并不是按照你的時間表進行。比如,可能由于各種原因到了春天開始要種植的時候土地才流轉出來,很顯然這個時候物資的采購、園區規劃的設計、水利電力的實施、土壤的改良和人力的組織等等工作全部堆積到一起。工作全面鋪開會主次不清,難度很大。建議你放棄春天種植,你要做的工作:a、采購優質的2年生苗木或則干脆一年生苔蘚苗木,換成國標口徑20厘米(2年苗木培育成2年苗)或12厘米國標口徑(一年苗木培育成2年苗木)的營養缽,把苗木就地撫育起來。
b、在9月中旬之前,根據實施方案進行園區水電路的工程實施和土壤改良。最好是春天種植大豆或玉米,大豆開花期將大豆秸稈翻耕到土壤中,玉米收獲后,將玉米秸稈粉碎翻耕到土壤里,培養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結構。
一切準備就緒后,北方產區在9月中旬,南方產區在10月中旬開始定植。這種方式的優點包括:1)給你從容的時間組織人力物力和生產;2)極大地降低了苗木的采購成本和遠途運輸成本;3)可以就地把好苗木的質量關,選擇優質的苗木定植。
“欲速則不達”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種植環節是生產的根本,把握好種植的每一關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即使從經濟效益來講,也要有這樣一個理念——“錢不是一天賺的,急什么?”切忌急于求成當你進入藍莓種植行業的時候,你要考慮的問題是,你已經進入了農業領域的最底層,進入了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沒有解決的“三農”問題的迷宮。農業貌似簡單,其實是最復雜的一個行業,他就像一個農村的爛泥塘,站在水塘邊看水很淺;當你涉水而進,爛泥淹沒你膝蓋的時候,你才發現這是一個深不見底的爛泥塘;當爛泥淹沒齊胸,意識到離滅頂之災就不遠的時候,卻已力不從心了。
藍莓種植歸屬于“果樹學”學科, 這是一個交叉學科,涉及到植物學、土壤肥料學、微生物學、氣象學、植物保護學、材料工程學、機械學、市場營銷學、信息學、傳播學、管理學、公共關系學,如此眾多交叉學科的綜合應用,真的需要你的智慧了。
改革開放的時候,鄧小平提出中國的改革“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從事種植業,要謹而慎之,要“踩著塘底部過塘”。基于以上理念,我建議藍莓種植一定要從小做起,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滾雪球式發展,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和產業規模,切忌急于求成。
作為一個藍莓種植者,我們一定要很清楚的是:你的優勢是什么?比如:長江以南地區種植果實成熟早,長白山產區果實成熟晚就是不可替代的優勢。要放在全國的大市場中來考量你的藍莓種植,你的產品優勢是什么?放在你所處的產區里,你的優勢何在?在種植決策之前,你一定要清楚的是,前人種植者成功的經驗是什么,你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提升自己的水平?前人種植失敗的教訓是什么?你如何規避失敗的風險?
藍莓種植者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做能夠做好的事情。排在第一位的,你首先是一個藍莓種植者,達到豐產優質是你的首要目標。在藍莓的產業鏈中包括了涉及農產品的很多環節,如技術研發、育苗、種植生產、包裝運輸、產品加工、物流、市場規劃與建設,品牌設計與維護、國際貿易與全球化、融資與上市等等,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是以優質的藍莓果實和產量為基礎的。
所以,藍莓種植者要有這樣一個基本目標:畝產一噸,優質鮮果商品率80%。假如種植規模是100畝,年產量100噸,即使藍莓的價格由于各種的原因降低到10元/公斤,你的年產值是多少?你的純利潤是多少?用一句網絡流行語言來說“你懂的”。
到目前為止,我國藍莓種植的模式有:大企業種植銷售一體化模式(種植規模3000~10000畝)、中型企業(種植規模1000~2000畝)、小型企業(種植規模500~1000畝)、種植大戶(種植規模100~500畝)、專業合作社(種植規模100~1000畝,15~100個農戶)、種植農戶(15畝以下)。
采用何種方式,需要根據你的實力和運作管理能力來確定。我比較推薦的種植模式:種植農戶30~50畝為宜,種植大戶100~300畝為宜。種植企業無論是大、中還是小,將種植基地分散到你所處不同的鄉鎮,每一個基地控制在300~500畝。小企業可以就是一個基地,中型和大型企業可以由N個分散的生產基地組成。即使是大型企業,企業自己種植的規??刂圃?000畝左右是比較合理的規模,超出部分建議采用合作種植方式來擴大面積。
我一直認為“褚橙”的成功不是品牌,而是褚時健那種“專注品質、守候品德和播種希望”的精神。褚橙銷售的也不是品牌,而是“專注和專一”的品質,傳播的不是成功,而是那種歷經磨難,越磨越堅的“褚橙精神”。如果我們的藍莓種植者,都以“褚橙精神”去種植藍莓,專注于產量與品質,種植藍莓還能不成功嗎?如果全國建設1000個“褚橙”式的千畝藍莓種植園,中國的藍莓產業會是什么狀態?什么市場建設缺少原料、品牌建設缺少品質、物流和冷鏈運輸因原料供應不足效益較差等等所有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很多要投資藍莓的人咨詢藍莓的時候,都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現在全國種植了那么多藍莓,種植的大企業那么多,投資藍莓還有什么意義?投資的機會是不是已經失去了?還敢不敢投資?”。我不想過多的討論,只是用馬云講過的一句話與大家分享:“無論對手多么渺小,你也不要蔑視他;無論對手多么強大,你也不要畏懼他”。
買割草機,上紹興哈瑪匠
割草機割草,小型割草機,牧草割草機,黑麥割草機
割草機視頻,割草機圖片,割草機廠家,割草機配件
紹興哈瑪匠機械有限公司官網:www.zjwl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