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機械果樹新品種的投資理念: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
發布時間:
2020-04-01
概要:
“我們一直在引新品種,像‘明日見’、‘甘平’,包括最新的‘黃美人’、‘明日行’也都在搞。但作為政府主管部門,我們不推薦新紹興哈瑪匠品種,大家看到的今年情況就是今年情況,看到的明年情況就是明年情況,沒有三五年我們不敢下定論的。”
聽得出來,李永安對新品種的態度很謹慎。他所“扮演”的角色決定了他不可能像果園機械張可勇一般暢所欲言。
“‘春見’這個品種最早是2001年日本專家捐助過來的,最早嫁接在內江, 2004年我們就拿過來嫁接了,經過幾年的觀察,大家覺得這個品種還行,有的人就把臍橙改接成‘春見’。因為果子比較軟,所以當地人就把它叫做‘耙耙柑’”,也因為果子軟,運輸成了問題,所以在2008年柑橘最低谷的時候,一些吃螃蟹的人又把‘春見’掰掉,讓下面的臍橙重新冒出來。后來是因為我們把臍橙的留樹保鮮技術用在‘春見’上,果園機械解決了脫酸難的問題;再把原來40斤的筐改成20斤的筐,解決了不耐運輸的問題;再加上冷庫的建設,解決了不耐貯藏的問題。這幾個問題解決之后,‘春見’才真正‘瘋狂’起來,跟廣西的‘沃柑’一樣,時間節點都在2015年。”
這5年也正是中國柑橘新品種發展最迅猛的時間。除了四川的“春見”、廣西的“沃柑”,還有湖北的“倫晚”和浙江的“紅美人”,被我稱作“中國柑橘四小龍”。
見我疑惑,李永安解釋道:“因為我們經歷過2008年,電動剪刀一場橘蛆事件導致無論什么品種都是二三毛一斤,經歷過那段時光的人就會有憂患意識。比如市場需要20萬噸,我們只有18萬噸,那所有的經銷商都想屯貨,大家搶著要;但反過來,如果市場只需要17.8萬噸,我們多出了0.2萬噸,那經銷商都會觀望,價格就穩不住了。”
“就是供求關系嘛!”這是我一貫強調的市場的本質。
“我在路上看到不少橘園在高接換種,羅賓割草機現在都高接什么品種?”我繼續問道。
“現在大家都很迷茫,一部分人已經在嘗試‘明日見’了。”說完,李永安話鋒一轉,“我還是贊成你的觀點:上策不種、中策少種、下策隨便種。現在整果園風險太大,所以不建議大面積種。”
我明白李永安在做排除法,發現問題的先作淘汰,于是我介紹了今年在浙江象山看到的“明日見”的問題,“初結果樹大小果嚴重,小果的品質確實很好,很甜,風味很濃,但大果的浮皮很嚴重,品質也不好,拖拉機起碼這個品種在初結果期的商品性我不看好。”
我對這個類似于站在為政不出錯邏輯下的答案并不滿意,便從兩個不同方面迂回地尋問最真實的答案:“一方面新品種對你擔憂的供求關系會起到一定的分散作用,另外一方面,新品種又存在你擔心的各種風險,這兩個方面應該如何去權衡?”
“這種多品種種植模式你是贊成的?”愛麗絲剪我抓住要領。
這個觀點類似于經濟領域中的一句名言大力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當然,也別忘了下一句: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籃子里。